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環球實習-試驗室之旅


永康場的課長很忙,經常要南征北討到其他廠區做支援。昨天才在楠梓場加班到六點半,今天又要被臨時徵招到台中烏日廠,幸好是公司出高鐵票的錢,省去一點舟車勞頓。

所以今天就被安排去了解測試試體的流程。

在試體被測試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試體是怎麼被製作的。對於品管課而言,做試體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為混凝土會隨著品質而有價格上的差異,基本上價格與抗壓強度成正比,強度從 2000psi 到 6000psi不等,甚至有10000psi 和 12000psi的。「psi」是一個用英制定義出來的單位,如果我們用公制做換算的話,1000psi約等於 70kgf/cm2,意即每平方公分受到70公斤重的應力。

為了要測試混凝土的強度是否達到客戶的要求,試體就因應而生了。混凝土抗壓測試的試體基本上都是圓柱體的,依大小分成兩種size,小的底面圓直徑12公分、柱高24公分;大的底面
圓直徑15公分、柱高30公分。


上圖可以看到混凝土預拌廠中通常都會有堆積成山的試體模,依照客戶的要求,品管會將模具載到工地現場製作試體給監工者看。在製作試體的同時,混凝土的坍度也是測試的項目之一,現場拉完攤度並通過測試之後才開始做試體,而坍度的標準是18正負3.8公分,也就是說,14.2cm~21.8cm都是合格的區間。


工地現場做好的試體會放在工地過一夜,隔天等到試體終凝以後,品管會再去工地現場把試體收回,此舉是為了證明我們並沒有為了達到強度而在試體上做手腳。試體收回以後就是把模具拆開,清理模具然後上油,為下次的使用作準備,取出的試體會放在水池中養護,通常一組試體會做3顆,分別量測3天、7天、28天的抗壓強度,除了這三顆之外,品管通常會多做幾顆自己壓。

在水池養護到達一定天數之後,負責管理水池的品管會將試體送到客戶指定的試驗室做試驗。我一開始以為品管課是要負責替客戶做試驗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業界有專門做土木工程材料試驗的公司,如果我們自己做的話豈不是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離永康廠最近的試驗室是在聖龍街的均曜檢驗科技有限公司。

試體被壓之前,為了避免集中應力的發生,因此會把表面弄平。在試驗室中我們通常會以石膏加水,配合玻璃板製造出一個平滑的表面,這個方法成本較為低廉但是石膏蓋平完到乘載壓力必須間隔30分鐘以上,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公司來說,這個方法效益較低,因此特別引進將試體底面磨平的鑽石磨刀,磨完的試體表面會像洗石子的效果一樣。

上面兩張圖一張是石膏粉蓋平;一張是被鑽石刀磨完的樣子。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被壓啦!這間試驗室的生意好得不可開交,欠壓的試體坐在推車上,一路從室內排隊排到室外,即使已經有三台萬能試驗機在運轉也是一樣。

試驗室的機械化程度算高,儀器壓完以後紀錄數據,製成制式的報告輸出,混凝土廠的品管領走報告隔天去向客戶交代,用數字證明環球的產品就像是買陽春麵送滷蛋一樣,你買3000psi我做到3400psi,就算下大雨或偷加水還是能到達要求的標準。

總結的來說,混凝土場的業務去延攬生意, 廠務人員、司機負責出貨,品管負責簡單的監督並確保品質。試體就扮演著一個品質保證的媒介,在被製造、被壓爆之間不斷輪迴。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環球實習-了解數字

西北太平洋相當的不平靜,一個禮拜內產生了三個颱風。

對於工地現場而言,太大的雨勢無法施工,若工程延宕可能會超出預期的工期進而增加成本,因此颱風要來的前一天,各工地往往都會趕工,想要一鼓作氣把進度超前。

一個早上跟著品管課長收試體,就把台南南部的幾個鄉鎮繞過一遍,上圖攝於曾文溪畔,一個叫做蘇厝的村莊在台南市安定區,環球願意為老客戶把這麼少的料送到這麼遠的地方讓我蠻意外的。

先前有提過,永康場的產能極限約是一天2400立方米的混凝土。
但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到的呢?

場內有兩套攪拌機台(之前有說明過差異),每一台每次可以拌合3立方米的混凝土,每次拌合大概需要60秒的時間,扣除中間車輛的調度以及配比更換重新計量的銜接時間,每小時能拌合150立方米大概是極限了,而我們假設一天工作8小時,兩組機台都開啟就得到2400這個數字。

2400立方米終究是理論值,這是不考慮車輛輪替中斷的狀況、不考慮第五個小時大家都累了效率下降的狀況、不考慮中途有突發狀況泥料不足之類的等等。

比方說蓮花颱風陸上警報發布的那一天,各工地趕工,單日出貨量達到1600立方米,預拌廠內的調度人員、品管、司機們就已經人仰馬翻了。


以永康場而言,公司的卡車約有21台,如果工地距離廠區太遠,在一天要出料1600立方米的狀況下,卡車根本不敷使用,所以常常需要從楠梓廠或者其他廠區做調度支援,再不然就只好請外面的交通公司負責載送。

我第一次坐上所謂的「喇嗎控掐」(混凝土車的台語)還頗驚訝的,原來裡面這麼乾淨寬敞,不僅有完整的無線電設備還有一張可以讓人躺平的床,視野極佳開在路上霸氣十足。

隨意攔了一台公司的車,表明說要回公司,司機也就很爽快的答應了,一路上與司機談天才發現他有個跟我同一年出生的兒子。當問到上下班時間的時候他說當運將的都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他說去年的此時,一個日夜曾經出貨約4000立方米,那幾乎是24小時產能的極值,是去年夏天南科台積電和聯電兩大廠在趕工時的天文數字。

一輛「喇媽控掐」可以裝9立方米,新拌混凝土的單位重大約是2.33,光是「貨物」的重量就約21公噸了,加上車重,滿載的車可以達到35公噸左右。如果以後在路上遇到重車,可以稍微觀察車身上有沒有標記總重,「喇媽控掐」上標記的是23公噸,也就是說這輛車開在路上最大的總重只能比23公噸再多10%,約25.3噸左右,35噸已經大大的超越這個標準。我猜那些負責稽查的政府官員大概會說,為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我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說日德等法規嚴謹的國家,也有車輛重量限制的法規,他們採取的作法是限制裝載貨物的桶子的大小,讓滿載的車輛都能在限制總重以內。

聽起來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對於需要養家餬口的司機而言,如果把這套制度在台灣實行,肯定是哀鴻遍野。

稍微了解一下司機的薪水便可窺知一二,如果是環球本身的員工,會有基本的底薪12K左右,按照運送的里程數、體積作為依據發放薪水,簡單來說就是載得越遠越多薪水也就越多,如果是去年一天出貨4000立方米的期間,司機薪水可能到達8,90K。如果不是環球聘請的司機,則沒有底薪,並且以每立方米50元的薪酬計算,滿載一車到工地下料就是450元,勤奮一點的跑,6趟大概是8個小時的極限,可以賺2700,油錢和車輛損耗算公司的。 

就這樣在風雨欲來當中,一天搭了三種車,結束一日遊。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環球實習-巡場之旅

來環球的第二天就出外流浪,而且還是美蓉姊說進環球十幾年來不曾去過的楠梓廠。



這一天在楠梓廠集合了好多廠的品管課長,為的就是做某一種特殊混凝土的試拌。這種混凝土是要拿來給長庚蓋醫院用的,根據業主的要求,這種混凝土被定義成SCC以及「巨積混凝土」,巨積混凝土的定義依據我的印象是最小斷面75公分以上、或者每立方公尺的水泥含量達360公斤以上。

至於SCC,依照帶領我的陳課長所描述,是一種高流度的混凝土,工作性高,會自動充填縫隙。

在楠梓的這一天不只聚集了品管,還有漢鴻實業的人馬,到下午副總廠長以及總廠長都來了。可見各廠的幹部對於此次試拌的重視。




稍微說明一下漢鴻實業,漢鴻實業號稱南部第一大藥廠,提供環球混凝土預拌時所添加的藥劑。還記得第一天來到公司跟著謝課長爬上爬下的時候,課長有提到某幾個奘有藥劑的桶子,在學校做工材實驗的時候,我們不曾在混凝土中加入藥劑,所以我也好奇混凝土需要添加什麼藥劑。

後來經過求證以後,混凝土添加的是「減水緩凝劑」,品管課長也只知其名,不知其化學成分,因為這個成分就是漢鴻實業最主要的獲利手段。藥廠裝填藥劑的桶子上有一格填寫產品名稱,寫的也是一串英文數字代號,配方果然是機密中的機密。

上圖是試拌現場記錄配比的大白板。

反正天氣就很熱,在楠梓站了一整天,看大家做攤流度測試大概看了50遍。BOSS也似的總廠長突然出現,害我趕緊把手機收起來不敢多滑。

總廠長究竟是什麼來頭,讓我稍做說明。

環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不小的事業體,股票有上市今天7/6收盤價是26.65)。而混凝土預拌廠隸屬於混凝土事業部,混凝土事業部總共有七個預拌廠散佈在南台灣。由北到南分別是永康廠、台南廠、大湖廠、楠梓廠、鳳山廠、小港廠、潮州廠。其中產能最大的是小港廠。我剛才所提到的總廠長就是管這七個預拌廠的頭頭,總辦公室設在台南廠。


環球水泥這個事業體是「台南幫」企業的一環,如果你上網GOOGLE「台南幫」這個名詞,應該會有眾說紛紜的解讀、以及五花八門的八卦。簡而言之,台南幫企業包括統一企業、環球水泥、太子建設、康那香、台南紡織,是從台南起家的企業,有著其獨特的台式文化風格,這我進來實習前幾天就感受到了,就是一種第一天認識就稱兄道弟的親切感,一天不超過5句普通話,通通都是閩南語。

台南幫彼此有團結的精神,從創立以來已經有數十年歷史。公司的車出門加油就是要加統一SMILE加油站的油,可以認車牌號碼報帳;此外,南科一帶的市鎮近年來有長足的發展,善化、新市的新建案有很多都是太子建設承攬的,用的混凝土一定是環球水泥。

如果你以後有機會搭台鐵從北側進入台南,在接近永康時會看到很大的純喫茶時鐘,那大概就是台南幫的核心了。


閒暇之餘跟著品管的老師傅康哥走訪了幾個工地,午餐還給他請。

說說讓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個工地,這個工地是南科裡面的廠房,有一個需要混凝土澆灌地基的部分。康哥一開始不知道工地確切的位址,找到廠房以後我才赫然發現是近來赫赫有名的宏捷科技,為什麼宏捷科技近來赫赫有名呢?因為自年初以來,其股價已經翻漲好幾倍,PTT股票版的板友有好多人都靠這支賺了大錢,不信可以自己去查,股票代碼8086。

做坍度測試的步驟不難,但卻是工地現場檢驗的重要環節。學校工材實驗做出來大家都是近零攤度,正常坍度、剪力坍度我都是在工地才第一次看到。

環球實習-初來

六月中旬投了履歷給系辦應徵環球水泥預拌廠的暑期實習,結果一直拖到期末考周才出來。
記得系辦打電話來的時候人正在總圖讀流力,一時沒辦法接電話,後來是聽了語音信箱的留言才確定錄取。

先是聯絡與環球接洽的侯教授琮欽,然後得到一個林先生的電話號碼。

考完期末以後陪來台南玩的家人幾天,又去了趟高雄捷運的大寮機廠,上了最後一天班才把六月結束掉。在機廠參訪時林先生來電,又給了我一個陳先生的電話,這個過程就像是在解任務一樣。

馬不停蹄的七月一號就上工了。


第一次在上班的時間騎開元路,不知道開元路可以這麼塞,尤其是過了高速公路之後。

幸好沒有遲到,幾乎是準時到公司。

顢頇的停好機車後,遇到了美蓉姊,大概是第一個跟我說話的職員,進場辦以後謝課長就帶我到廠區逛逛,大致介紹混凝土預拌廠的基礎設施和營運機制。

永康廠有兩套預拌系統,一座為舊的「高塔式」,另一座是新的「半高塔式」;兩者的差異是計量桶和儲存倉的分離與否,半高塔式的計量桶和儲存倉分離因此較占空間,但是可以不停地計量、攪拌、計量、攪拌,步驟幾乎沒有間隔效率較好。總之兩者皆有優缺,兩套加起來一天可以出產約2400立方米的混凝土。


在跟著謝課長了解廠區的過程中,有走上輸送帶旁的便道,這個便道有一個簡單的護欄,腳踏之處是用菱形格狀鐵網鋪設,最高處約七樓高,走起來膽戰心驚。

圖片中的塔狀儲存倉中裝了水泥、爐石粉、飛灰等等。很難想像這些粉體都是利用空氣幫浦加壓打到7樓高的地方。

既然提到了水泥、爐石粉、飛灰就來提提來源。
預拌廠內的水泥並不一定是環球本身的,大部分來自台灣水泥,台灣水泥的原料來自花蓮,燒製完成研磨好的水泥從花蓮港運到安平港,再用鋼瓶車運到預拌廠。一樣用高壓倒到儲存桶裡。

爐石粉來自煉鋼後的殘留物,主要來自中鋼的子公司中聯資源,與郭老的轉爐石是同一個來源。爐石粉的成分和功能與水泥有部分相同,因此可以部分取代水泥達到經濟環保的目的。

飛灰來自發電廠,永康廠的飛灰來源主要是六輕供應,供應淡季缺貨時由興達火力發電廠補充。

到公司的第一天混一混就過了,上午看攪拌控制台的操作,坐等便當。

下午冒著斜風細雨騎到中華西路的台南廠,參加一個簡易的教育訓練就放人回家了。連卡都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