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場的課長很忙,經常要南征北討到其他廠區做支援。昨天才在楠梓場加班到六點半,今天又要被臨時徵招到台中烏日廠,幸好是公司出高鐵票的錢,省去一點舟車勞頓。
所以今天就被安排去了解測試試體的流程。
在試體被測試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試體是怎麼被製作的。對於品管課而言,做試體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為混凝土會隨著品質而有價格上的差異,基本上價格與抗壓強度成正比,強度從 2000psi 到 6000psi不等,甚至有10000psi 和 12000psi的。「psi」是一個用英制定義出來的單位,如果我們用公制做換算的話,1000psi約等於 70kgf/cm2,意即每平方公分受到70公斤重的應力。
為了要測試混凝土的強度是否達到客戶的要求,試體就因應而生了。混凝土抗壓測試的試體基本上都是圓柱體的,依大小分成兩種size,小的底面圓直徑12公分、柱高24公分;大的底面
圓直徑15公分、柱高30公分。
上圖可以看到混凝土預拌廠中通常都會有堆積成山的試體模,依照客戶的要求,品管會將模具載到工地現場製作試體給監工者看。在製作試體的同時,混凝土的坍度也是測試的項目之一,現場拉完攤度並通過測試之後才開始做試體,而坍度的標準是18正負3.8公分,也就是說,14.2cm~21.8cm都是合格的區間。
工地現場做好的試體會放在工地過一夜,隔天等到試體終凝以後,品管會再去工地現場把試體收回,此舉是為了證明我們並沒有為了達到強度而在試體上做手腳。試體收回以後就是把模具拆開,清理模具然後上油,為下次的使用作準備,取出的試體會放在水池中養護,通常一組試體會做3顆,分別量測3天、7天、28天的抗壓強度,除了這三顆之外,品管通常會多做幾顆自己壓。
在水池養護到達一定天數之後,負責管理水池的品管會將試體送到客戶指定的試驗室做試驗。我一開始以為品管課是要負責替客戶做試驗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業界有專門做土木工程材料試驗的公司,如果我們自己做的話豈不是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離永康廠最近的試驗室是在聖龍街的均曜檢驗科技有限公司。
試體被壓之前,為了避免集中應力的發生,因此會把表面弄平。在試驗室中我們通常會以石膏加水,配合玻璃板製造出一個平滑的表面,這個方法成本較為低廉但是石膏蓋平完到乘載壓力必須間隔30分鐘以上,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公司來說,這個方法效益較低,因此特別引進將試體底面磨平的鑽石磨刀,磨完的試體表面會像洗石子的效果一樣。
上面兩張圖一張是石膏粉蓋平;一張是被鑽石刀磨完的樣子。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被壓啦!這間試驗室的生意好得不可開交,欠壓的試體坐在推車上,一路從室內排隊排到室外,即使已經有三台萬能試驗機在運轉也是一樣。
試驗室的機械化程度算高,儀器壓完以後紀錄數據,製成制式的報告輸出,混凝土廠的品管領走報告隔天去向客戶交代,用數字證明環球的產品就像是買陽春麵送滷蛋一樣,你買3000psi我做到3400psi,就算下大雨或偷加水還是能到達要求的標準。
總結的來說,混凝土場的業務去延攬生意, 廠務人員、司機負責出貨,品管負責簡單的監督並確保品質。試體就扮演著一個品質保證的媒介,在被製造、被壓爆之間不斷輪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