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環球實習-了解數字

西北太平洋相當的不平靜,一個禮拜內產生了三個颱風。

對於工地現場而言,太大的雨勢無法施工,若工程延宕可能會超出預期的工期進而增加成本,因此颱風要來的前一天,各工地往往都會趕工,想要一鼓作氣把進度超前。

一個早上跟著品管課長收試體,就把台南南部的幾個鄉鎮繞過一遍,上圖攝於曾文溪畔,一個叫做蘇厝的村莊在台南市安定區,環球願意為老客戶把這麼少的料送到這麼遠的地方讓我蠻意外的。

先前有提過,永康場的產能極限約是一天2400立方米的混凝土。
但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到的呢?

場內有兩套攪拌機台(之前有說明過差異),每一台每次可以拌合3立方米的混凝土,每次拌合大概需要60秒的時間,扣除中間車輛的調度以及配比更換重新計量的銜接時間,每小時能拌合150立方米大概是極限了,而我們假設一天工作8小時,兩組機台都開啟就得到2400這個數字。

2400立方米終究是理論值,這是不考慮車輛輪替中斷的狀況、不考慮第五個小時大家都累了效率下降的狀況、不考慮中途有突發狀況泥料不足之類的等等。

比方說蓮花颱風陸上警報發布的那一天,各工地趕工,單日出貨量達到1600立方米,預拌廠內的調度人員、品管、司機們就已經人仰馬翻了。


以永康場而言,公司的卡車約有21台,如果工地距離廠區太遠,在一天要出料1600立方米的狀況下,卡車根本不敷使用,所以常常需要從楠梓廠或者其他廠區做調度支援,再不然就只好請外面的交通公司負責載送。

我第一次坐上所謂的「喇嗎控掐」(混凝土車的台語)還頗驚訝的,原來裡面這麼乾淨寬敞,不僅有完整的無線電設備還有一張可以讓人躺平的床,視野極佳開在路上霸氣十足。

隨意攔了一台公司的車,表明說要回公司,司機也就很爽快的答應了,一路上與司機談天才發現他有個跟我同一年出生的兒子。當問到上下班時間的時候他說當運將的都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他說去年的此時,一個日夜曾經出貨約4000立方米,那幾乎是24小時產能的極值,是去年夏天南科台積電和聯電兩大廠在趕工時的天文數字。

一輛「喇媽控掐」可以裝9立方米,新拌混凝土的單位重大約是2.33,光是「貨物」的重量就約21公噸了,加上車重,滿載的車可以達到35公噸左右。如果以後在路上遇到重車,可以稍微觀察車身上有沒有標記總重,「喇媽控掐」上標記的是23公噸,也就是說這輛車開在路上最大的總重只能比23公噸再多10%,約25.3噸左右,35噸已經大大的超越這個標準。我猜那些負責稽查的政府官員大概會說,為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我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說日德等法規嚴謹的國家,也有車輛重量限制的法規,他們採取的作法是限制裝載貨物的桶子的大小,讓滿載的車輛都能在限制總重以內。

聽起來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對於需要養家餬口的司機而言,如果把這套制度在台灣實行,肯定是哀鴻遍野。

稍微了解一下司機的薪水便可窺知一二,如果是環球本身的員工,會有基本的底薪12K左右,按照運送的里程數、體積作為依據發放薪水,簡單來說就是載得越遠越多薪水也就越多,如果是去年一天出貨4000立方米的期間,司機薪水可能到達8,90K。如果不是環球聘請的司機,則沒有底薪,並且以每立方米50元的薪酬計算,滿載一車到工地下料就是450元,勤奮一點的跑,6趟大概是8個小時的極限,可以賺2700,油錢和車輛損耗算公司的。 

就這樣在風雨欲來當中,一天搭了三種車,結束一日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