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USA司機之旅-公路說的故事

海天一色的California state route 1
   
 往後一路向南的三天,天候很好,風景色彩都是本世紀以來最佳的表現。 

遠離灣區的公路上,車流量甚大,偶遇交通節點或者事故現場,因此走走停停,車過聖荷西,加利福尼亞身為農業大縣的本質才逐漸嶄露,灣區以三藩市為中心,近幾年在矽谷科技業的帶動下,大量人口流入,每逢上下班時間,google map上的公路都是無止盡的紅線,google很忠實的替我們導航,卻也一直延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時不時還碎念著3英哩後的路況。

Valentine’s day 的後一天,雖然是周一,卻恰巧是個放假的周一,Alex的女兒Angelene說這是一個三天連假,二月十五號是president’s day,為了紀念美國第一任華盛頓,定在二月的第三個周一。這也難怪,往 Monterey Bay的車流未曾斷過,進 Monterey Aquarium 之前,還在海濱的小街路上塞了許久,幸好今天是海天一色,在海天一色的濱海公路上塞車,我可以接受。


上個世紀初,蒙特雷半島人口剛開始聚集的時候,馬路不塞,但馬路一旁的太平洋是塞的,海裡高達數公尺的巨大海草熱帶雨林,穿梭其間的加州海洋生物,尤其海量的沙丁魚像極了州際公路上天荒地老的車陣。捕撈漁業的興起以及食品加工業的加成,使得蒙特雷的魚罐頭工廠紅極一時,而水族館的產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大規模的老屋欣力,而且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展館入口還保留了一角當時生產魚罐頭的設備,嵌在牆上的螢幕播放著黑白的影片,三條魚裝成一罐我記得。

而今的Monterey Bay Aquarium,為北美前三大的水族館,在全球也穩居前十的規模,可以說是加州海岸線上必遊的景點之一。



除了星羅棋布一詞,我想不到更適合的形容詞來描述Best Western誇張的數量,從名勝到田野、從冷山到熱海。離開蒙特雷的一早,依舊是個海天一色的日子。




小國林立---Hearst Castle & Solvang

12月份的時候還以為有機會到南方的德州闖闖,租個車從奧斯汀開到達拉斯之類的,那時心裡對於租車來開這件事抱得是奢望,沒想到後來定案的純美東大眾運輸工具之旅,在這個台灣一百年來最冷的冬天起了變化,蜻蜓點水式的波士頓反倒像是點綴生活的家庭出遊。來到全美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大眾運輸在這裡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沒有車就像沒有腳,連續開了幾天之後,不僅在美的行車里程超越在台灣的總和,心理對於租車來開這件事,有時只剩下雙黃線彼此想交會的絕望,尤其是只有一人持有駕照的狀況。

1300哩路,幾乎應付了絕大多數種類的路況。有一些經典的路段、一些難開到很經典的路段應該在駕駛人成功克服以後頒發一張證書的。

        

 比如三藩鬧區棋盤式的單向道,單向道之惡在於賦予道路絕對而抽象的高程,此時車流如水流,像是抵抗不了重力的吸引一樣,被約束了行進的方向,找停車位的難度不下於在急流裡扎根的草籽。蒙特雷以南的加州一號公路,駕駛都是搏命演出,雙向單線的車道,游刃在岩壁懸崖之間,偶爾會駛過老老的樸實拱橋,地貌嬗變、海山輪替,車行間沒有能夠發呆看雲的一刻,說穿了就是我未能欣賞車窗外放映的美景。


 峰迴路轉之餘,沒有暈車,跨過了海獅國的國界之後,我給了自己一個休息的機會。

雖然這路段大多是以70英里以上的時速行進,不過海豹們一直在沙灘上懶洋洋的宣示主權,駕駛著飛車的我不得不下車向牠們好好致敬。母海豹通常在12月中旬受孕,在1月上旬,海獅們會開始尋找一個適合繁殖的海灘,適合的棲地範圍從三籓一直都蒙特雷灣以南,這條長達數百公里的海岸線都有牠們的蹤跡,所以三藩39號碼頭賞海獅也是觀光行程之一。在母海獅上岸之前,體重達兩噸的公海獅早已在岸上等待,因此,2月中旬的海灘是很熱鬧的,公的幹架母的繁衍哺育,持續到三月初,這場新生世代的交替才結束。

接洽海獅不是這天最主要的任務,今天是來Hearst的莊園帝國建立邦交的。頂著外國比較圓的太陽,在正午時分向海獅告辭,車行數哩,拐彎進入Hearst Castle的旅客中心。

很遺憾我的英文能力跟母語使用者相去甚遠,因此對於Hearst家族的了解大概打了87折,如果要完全攻克這座城池,一共要買四張票,每張票要價25美,我們聽取了旅客中心工作人員的建議,第一次參觀的人從casagrande看起,如果有機會再度造訪,再去參觀主人的酒窖或廚房。旅客中心其實距離城堡主體還有15分鐘的車程,一共有兩個接駁車月台,分別載送著目的地不同的觀光團,每日按表操課。

這一個「希望旅客有朝一日能舊地重遊」的理念,在 Charles M Schulz的博物館也能感受到,記得當時在參觀一樓的展覽時,導覽員告訴我一樓的展覽空間不算是常設展,大約兩年會更換一次,我劈頭就問他為什麼不一次建造足夠的空間,讓所有的物品一次參展,我得到的回答跟這裡一樣,以他們的角度而言,旅客的重返是非常重要的。當我貫徹這個理念的時候,不禁想起台灣島從北到南充斥著無數的日拋式景點,各種倉促搭建的吊橋、各種文化空洞的教堂,在短時間內引起一陣旋風後,瞬間人老珠黃。




在搭車上山的這段路上,一線道的園內自闢道路相當優雅,設計得當的曲率,以致於過彎的時候還能捕捉沿途的風景,車上有預錄好的簡介語音,旁白由一名嗓音渾厚的中年男子擔綱,司機大概是聽過上萬遍了,車抵城門時語音恰巧結束,沿途介紹的山羊群、草原、山丘,也正好都是眼前所見的景色,無間的搭配十分精準,相當有誠意。

就曾經至歐洲遊覽的人們來說,這座城堡的藝術水平以及歷史意義可能不及歐陸數百年的文化積累,但是看完這座城,感覺就和Hearst家族深交了,拍攝城中一草一木,彷彿都能看見年少的Heasrt在莊園裡露營野餐的足跡,然後蓬勃的發展出版業,豪邁的買下整座山頭,買下「一望地」。

離開赫斯特的領地之前,利用小姐們買紀念的空檔,我進了旅客中心的電影播放室,看了半部介紹Hearst從年幼、發跡到著手建造城堡的電影,電影的開頭實在令人難忘,從第三人稱的觀點,坐在飛機上的乘客從莊園上空飛過,就像Hearst一百年前一樣,影片正精彩時,作為司機的我就接到電話了,雖然是被迫中途離開,卻也替再訪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

註:一望地,乃是高中物理老師林許騰岳發明的特有講法,望,在這裡做為量詞,表示一眼望去也看不完的地。





不須歸的國度---Solvang

這一天規劃了200英里左右的移動,在開不快的公路上,從日初開到日末,摸黑吃了一絕的義大利菜,摸黑闖進旅館,摸黑入眠。

Atterdag Inn 的床,是誤闖黑洞的蒼蠅,一覺醒來,踏出房門,才驚覺我們一行人似乎是被遣送到了另一個國度,有一種置身北極圈的錯覺。街道上丹麥國旗飄揚,街道上的尖頂形式的屋舍、早起而勤奮的北歐式麵包坊,還有那不再海天一色的藍,多了一些象徵性的烏雲,整體的景色搭配就是如假包換的丹麥小鎮啊!事後被兩位小姐選為加州最優的景點之一,不是偶然。


小鎮上有一條主要的商店街,商店街上有很多禮物店,是讓遊客想整間帶走的那種禮物店,販售做工精細的飾品、具紀念性的玩偶、逼真的模型、富童趣的玩具,沒想到紀念品店的水準如此之高。在台灣,紀念品店一向不是景點的主軸之一,但是到了日本,各大景點的紀念品店往往都能讓人滿載而歸,然而,Solvang的紀念品店有過之而無不及,進店有進博物館的感覺。



持著旅館附贈的早餐券進烘焙坊,享受這個突如其來的景點。這個城鎮的規模,很適合騎腳踏車遊覽,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小鎮,居住著將近6000人口,自1911年,丹麥人在加利福尼亞開拓以來,他們在祖先買來的土地上留著北海的血液,精緻而愜意地,與另一個半球的家鄉分頭綻放。

此去天使之城兩百里,午後的Solvang飄起雨,提著兩桶丹麥餅乾,和一堆紀念品,窩在車裡吃著再平常不過的沙拉、薯條,沿101號公路,雨下南下。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USA司機之旅-場館之石


    作為一位有給職的司機,未能好好掌握窗外如詩的風景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後座兩位乘客的性命比我還值錢,尤其以90英里的時速在州際公路上飛奔的時候,全神貫注的將視線對焦在無限遠的天際線上,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最後,累積了9天,共計1300多英里的旅程,成了不可抹煞的足跡。

Charles M Schulz Museum

    第一天踏著輕快的油門上路已是午後的事,租車的意外打亂了原先預計的三藩一日遊,60英里外的Snoopy博物館成了新的目的地。
        在我持iphone4s約三年半的歲月裡,一個叫做 ”snoopy’s fair”的遊戲讓我沉迷了好一陣子,而我對於花生漫畫的認識也是從這裡開始,雖然沒有真正的follow漫畫的出刊或者連載,但是為了使手機遊戲能夠順利進行,我或多或少還是認識了一些漫畫裡的人物,大學一年級的暑假位於高雄駁二的snoopy特展我甚至還買票進去參觀。當天決議要來這個博物館時,是三個人一致通過的。
        5元美金的入場費,在這幾天陸續參觀的場館裡真是再便宜不過了。關於場館的擺設我不想著墨太多,這些精心的設計,是留給喜歡PEANUT到現場去親身體會的,場館裡的導覽員倒是給了我極深刻的印象。

        現在想起來是有些後悔,沒有跟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合照一張,我們在博物館的2樓相遇,先是從SNOOPY的著色紙聊起,面對赴美後第一個認真跟我攀談的美國人,難免有些緊張,所幸內容稀鬆平常,都是一些日常的會話,比方說來自什麼國家、住在什麼地方之類的,這一類的話題可以說是不同國家之間人們交流的起手勢。
        當他發現來自東方、來自7000英里外的我能夠瞭解到她在說什麼時,她才開啟了他解說員的本職,忘了問她今年貴庚,但從他口述的史實還有外觀判斷,應該是80歲上下。她稱呼Charles M SchulzSPARKY,這是很親暱的一種稱呼,因為她們從年輕時就認識,從SPARKY在明尼蘇達州開始創作的那張桌子開始講起、他曾經穿過的曲棍球隊隊服、他參與的D-DAY、他收藏的書籍、以及,很巧的,我們參觀Charles M Schulz museum的前一天竟然是Charles M Schulz本人的忌日。
        循著博物管理多樣化的設置,我們的話題開始往不同面向發展,包括san jose上個星期舉辦super bowl、灣區長久以來糟糕的交通、看到牆上的艾菲爾鐵塔布置想起去年(2015)巴黎的恐攻、還有他曾經為了去泰國而到台灣轉機等等……解說員的真情,好似把我當成一個許久不見的老友一樣,她的聲音是老的、故事是舊的、笑聲是沙啞的,但她的記憶猶新。
    這真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方式,邀請博物館主角的朋友,來述說主角本人。


Golden Gate Park---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是日也,情人節,天氣也是來美以後最好的幾天。在這個我找不到比美麗更適合形容的日子裡,發生了最令人意外的意外。總的來說,這是好的意外。
        扣除我在公路上走錯匝道,那種不入流的意外之外,第一個意外就是出乎意料美好的三藩,車泊在市中心的一個公共地下停車場,車門關、電梯門開,鴿群、廣場、寫字樓鋪天蓋地而來,眼前所見,是一個量身替巨星搭設的吃早餐的場景。恕我用這樣篇幅的冗言來敘述這一段小事,我只是希望能透過更多文字的停留,來彰顯我對這個日子的厚愛。
        光是從停車場沿著market street走到跑華街,沿途歡愉的商家就從我們身上劫走不少現金,這段幾百公尺的商店街打壞了三藩一日遊的計畫,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迫使我們先回停車場安置,然後重新出發,這一來一往竟耗費了一整個上午,原本打算在市區踩點,先看九曲花街、順道至39號碼頭看海獅、沿著海岸線去金門大橋、然後進金門公園看Alex推薦的japanese tea garden,如今進度嚴重落後,在地圖上做一些形勢判斷以後,我們決議將金門大橋等沿海的行程排在返台前最悠哉那幾天。
        至於怎麼在市場街眾多的公車路線中找到前往金門公園的那一路,又是另一段意外了。5號公車在惱人的stop sign之間走走停停,天際線逐漸開闊,在越過很陡的小山丘以後,我們跟著人群下車,進入一片都市裡茂密得不可思議的林子。
         如果你持續關切我們行程的安排,你可能會猜想,下一站大概就是那個日式庭園了,不過能被輕易預測的劇情往往不能成就一段饒富意外的旅程。   
    在這個長5公里寬800公尺的金門公園裡,散布著各種遊憩的設施以及各式的場館,這種格局與溫哥華的Stanley Park十分相似,西方人特愛把公園蓋得這麼偉大、這麼有教育意義、這麼有娛樂價值,這一點在台灣是無從體會的。
       加利福尼亞科學院成立於1853年,今天看到的面貌是歷經改建,並於2008年完工啟用的新面貌,最引人注目的就屬場館內巨大的球型展場,由地面延伸至屋頂,一共3層樓高。東側的球體用來做為劇場、西側球體則是一個巨大的溫室,館內佈有水系,水平面略與地面等高,地下室是一個大型的水族館,屋頂開放參觀,是這棟建築物最具特色的區位。


       

 義大利的建築師Renzo Piano的作品當中,我恰巧去過兩個,這裡是其一,8000公里外的KIX(關西國際機場)是其二。如果要我就這兩個建築物以偏概全建築大師Renzo Piano的話,我倒覺得
Renzo Piano的風格還算明顯,拔地而起的玻璃帷幕、優良的採光、溫和的將建物與地景融合。在加利福尼亞科學院裡,生態系們被精準的切割,義大利血統的天圓地方被放置在適合人們參觀的動線上,屋頂覆有泥土與植被,模擬丘陵的高低起伏,不僅吸引遊客也吸引公園裡滿目的生物。在關西國際機場,那一方填海造陸的泥地上,航廈的帽緣隨著大阪灣的潮水起伏,鋼樑與玻璃撐起一扇扇巨大的窗,窗外是我記憶裡夏雨初歇的京阪神。
        對於建築的欣賞與體會,向來是順便。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環球水泥實習見聞


1)專業知識的具備
    到相關企業實習過程中最有趣的一點就是見證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如何被化為豐厚的利潤,甚至是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在環球水泥實習需要的先備知識,在二年級下學期的「工程材料學」以及「工程材料實驗」兩門課中都提及了不少,對於基本原理的掌握讓我和品管主管在討論實況、提問議題時能更加精準到位。然而,工程材料實驗這門課在實作的方面助益較大,在探討混凝土性質時我仍感到吃力,推測是因為還沒修習過「混凝土配比設計」一課,為此,我在環球水泥品管課的辦公室裡趁著空閒時間翻閱了一些置物櫃的書,意外發現成大退休教授方一匡在民國七零年代發表的文章,內容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除此之外,櫃上尚有台科大教授黃兆龍的著作,稍作瀏覽以後對混凝土的配比設計有進一步掌握。
    也因此能夠了解為什麼企業在徵求實習人才時,多以高年級學生甚至研究生為主,具備雄厚的專業知識到了現地才能有滿滿的回饋與感觸。

2)產業見聞
    位處永康工業區的環球水泥預拌混凝土場近幾年業績相當不錯,主要因為是設廠的點很好,鄰近省道國道交通十分便捷,適逢周遭有大規模的開發,多重因素加乘下讓每個月的出口方數大約都落在20000立方公尺左右,民國102年南科園區的高科技廠房建廠時更有連續好幾個月達到30000立方公尺的紀錄。
    這兩個月在環球水泥的觀察,讓我想起中學時的地理課曾經教過德國經濟學家韋伯提出的「工業區位理論」。這個理論是透過運輸成本、工資、原料等因素的分析來決定工業佈局,對於永康場而言,廠址恰好落在各開發區的之間,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
    雖然實習的時間只有兩個月,但是接觸的營造廠商大概有30家左右,而這些營造廠的工地大致上散落在五個區域,分別是東橋重劃區、善化LM區、新市民生路一帶的重劃區、永康科技園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這五個區域的建案所使用的混凝土量占永康場出貨的三分之二左右。建案類型主要有三,分別是透天民宅、高密度大樓住宅以及廠房,其餘的建案比方校舍、路基水溝或者預鑄廠則是小宗。廠房的建案集中在永康科技園區和南科,新市、東橋以大樓居多,善化LM區以透天厝為主。
    由於上述幾個重劃區目前都是如火如荼的開發中,往往隔一條街就有另一個工地在進行澆灌,所使用的混凝土不全然是環球提供的,因此我也認識到了其他廠牌的混凝土,比方亞東、台泥、國產、瀅寶、竑榮、名人,從品管課長的口中也略為感受到這幾個廠之間既經爭又合作的關係。

3)都市計畫見聞
    永康地區隨著工業發展而興起的市鎮,街道狹小人口稠密儼然是台南市人口數最多的行政區。在永康工業區附近有許多新建案,這些建案大多由地方性的財團、建商所承攬,在都市計劃的部分缺乏具前瞻性的規劃,往往都是整併幾塊空地然後像是生產線一般輸出一排又一排格局相同的透天厝,這種類型的建物在台灣人口中稱之為「煥厝」。並不是說這種建案的品質不好或者安全上有疑慮,而是這種建案對於未來的都市發展將會是一種阻礙。
    反觀其它城市比方說我居住的台中以及時常走訪的高雄,政府對於城市擴張的趨勢有做適當的介入雖然占地甚廣的重劃區一直被視為是市政府的提款機,甚至是傾向於社會主義的作為,但不得不說此般規劃 對未來發展是比較有彈性的。
    暑期實習期間,晚上在宿舍也撥了一些時間出來做課外書的閱讀,關於這個議題《新荷蘭學》一書中,作者群們舉了很多荷蘭在都市計畫方面做的決策。荷蘭國土面積與人口規模皆與台灣近似,由荷蘭公民自決式的提出對城市未來的願景,透過群眾的討論、政府的引導逐漸勾勒出吸引全球目光的典範。
    就台南而言,目前討論度最高的重大建設不外乎是台南鐵路地下化,目前仍處於土地徵收的難題而滯礙難行,如果先人有所謂的都市計劃,說不定今日的發展會更為順暢。

4)工地現場見聞
    實習結束後和班上其他參與建設公司實習的同學分享心得,才了解到待在建設公司的實習生通常是處在同一個工地,這種模式與待在環球水泥的我相當不同。每次我會到工地現場的時候就是營造廠叫料的時候,而叫料的當天勢必會進行混凝土的澆灌工程,因此我勘查了數十個「正在進行澆置的工地」。至於待在同一個工地的同學,兩個月下來可以深度地體驗工地文化,並且熟悉鋼筋配置、板模、水電配線等事項。簡單的說,我看的工地建案類型比他們多,但是施工流程他們看得比我詳細而完整。
    如果要我從眾多工地中挑幾個印象深刻的工地出來,我會選擇麗明營造在南科樹谷園區興建的廠房以及和逸建設在東橋重劃區的住宅大樓。
    麗明營造在我就讀土木系之前就久仰大名,主要是因為麗明在台中承攬台中歌劇院的建設,其高難度的施工過程全球知名。而本次麗明營造在南科樹谷園區的工地是這兩個月以來看到最大的工地,混凝土由環球水泥和國產實業提供一人負責一半,單單是基礎的部分就用去了2500立方公尺,三台泵浦車從一早運作到晚上8點才結束澆置。前前後後在這個工地走訪了幾次,見識到了規模稍大的營造廠是如何管理工地、教育工人,比起小型的營造商自然是有條理多了。  

    至於為什麼選擇和逸作為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建案,主要是因為這個建案的工程進度給人一種非常急迫的感覺,記得有一次到施工現場觀摩時,放樣的師傅們正踏在上午才澆置好的樓板上,雖然該畫的線、該做的記號都能印在混凝上,但是上午澆置的混凝土尚未到達終凝,稍有重量的人如我踏在上面仍然會感受到混凝土因為重力而產生的形變,不免令人擔憂起安全上的問題。
    實地參訪工地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和現場工程師聊天。現場工程師算得上是對於工地現況掌握度最高的人,在施工方法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請教,當然,在趕工的時候工程師可能不會有閒暇的時間回應你的問題,但是當進度超前時大部分的現場工程師都是很樂於和年輕人聊天的。本次實習中讓我收穫較多的是麗明營造的小陳、聯美營造的小許、真毅營造的施主任,與他們一席話勝讀十頁書。
結語
    回想起二下學期末在圖書館接受期末考轟炸時突然接到一通來自系辦的電話,說是我申請的環球水泥暑期實習正式錄取,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其實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期待已久的實習終於有機會在升三年級的暑假實現;憂的是七月一日直接到工廠報到,時程上有些急迫心裡不免緊張。
    然而這些憂慮都在進到環球水泥的第一天後全數化解,不知道是否因為成大這塊招牌的緣故,公司裡上上下下對我都相當友善,甚至可以用「禮遇」一詞來形容我的感受,不僅很少讓我插手粗重的工作,在餐點上也時常予以資助,兩個月下來喝了N杯課長請的飲料、吃了許多免費的蛋糕水果,切身的感受到台南幫企業的熱情。
    作為營建業工程材料的供應端,我在環球水泥短短的兩個月裡窺見了整個產業鏈的輪廓。從原料、施工、法規等面向,我見識到商業行為是運行在特定軌道上的,在依循各種「規則」與「潛規則」下生存下來。從勞工、薪資等面向,我見識到堅守工作崗位的人們,用汗水與時間支撐起各項建設。所謂生財有道,能夠有穩定獲利的產業和企業必定是受過腥風血雨般競爭的洗禮。

    感謝成大土木系侯琮欽教授的引薦,讓我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參與企業實習。感謝在環球水泥照顧我的各位前輩,尤其是品管陳課長、美蓉姊、康大哥、良卿哥、華宗哥、廠辦的會計小姐、廠務的謝課長以及文添哥,與這群亦師亦友的人們相處兩個月著實給了我不少正面的能量,為我的大學生涯增添了一筆可貴的歷練。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環球實習-試驗室之旅


永康場的課長很忙,經常要南征北討到其他廠區做支援。昨天才在楠梓場加班到六點半,今天又要被臨時徵招到台中烏日廠,幸好是公司出高鐵票的錢,省去一點舟車勞頓。

所以今天就被安排去了解測試試體的流程。

在試體被測試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試體是怎麼被製作的。對於品管課而言,做試體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為混凝土會隨著品質而有價格上的差異,基本上價格與抗壓強度成正比,強度從 2000psi 到 6000psi不等,甚至有10000psi 和 12000psi的。「psi」是一個用英制定義出來的單位,如果我們用公制做換算的話,1000psi約等於 70kgf/cm2,意即每平方公分受到70公斤重的應力。

為了要測試混凝土的強度是否達到客戶的要求,試體就因應而生了。混凝土抗壓測試的試體基本上都是圓柱體的,依大小分成兩種size,小的底面圓直徑12公分、柱高24公分;大的底面
圓直徑15公分、柱高30公分。


上圖可以看到混凝土預拌廠中通常都會有堆積成山的試體模,依照客戶的要求,品管會將模具載到工地現場製作試體給監工者看。在製作試體的同時,混凝土的坍度也是測試的項目之一,現場拉完攤度並通過測試之後才開始做試體,而坍度的標準是18正負3.8公分,也就是說,14.2cm~21.8cm都是合格的區間。


工地現場做好的試體會放在工地過一夜,隔天等到試體終凝以後,品管會再去工地現場把試體收回,此舉是為了證明我們並沒有為了達到強度而在試體上做手腳。試體收回以後就是把模具拆開,清理模具然後上油,為下次的使用作準備,取出的試體會放在水池中養護,通常一組試體會做3顆,分別量測3天、7天、28天的抗壓強度,除了這三顆之外,品管通常會多做幾顆自己壓。

在水池養護到達一定天數之後,負責管理水池的品管會將試體送到客戶指定的試驗室做試驗。我一開始以為品管課是要負責替客戶做試驗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業界有專門做土木工程材料試驗的公司,如果我們自己做的話豈不是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離永康廠最近的試驗室是在聖龍街的均曜檢驗科技有限公司。

試體被壓之前,為了避免集中應力的發生,因此會把表面弄平。在試驗室中我們通常會以石膏加水,配合玻璃板製造出一個平滑的表面,這個方法成本較為低廉但是石膏蓋平完到乘載壓力必須間隔30分鐘以上,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公司來說,這個方法效益較低,因此特別引進將試體底面磨平的鑽石磨刀,磨完的試體表面會像洗石子的效果一樣。

上面兩張圖一張是石膏粉蓋平;一張是被鑽石刀磨完的樣子。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被壓啦!這間試驗室的生意好得不可開交,欠壓的試體坐在推車上,一路從室內排隊排到室外,即使已經有三台萬能試驗機在運轉也是一樣。

試驗室的機械化程度算高,儀器壓完以後紀錄數據,製成制式的報告輸出,混凝土廠的品管領走報告隔天去向客戶交代,用數字證明環球的產品就像是買陽春麵送滷蛋一樣,你買3000psi我做到3400psi,就算下大雨或偷加水還是能到達要求的標準。

總結的來說,混凝土場的業務去延攬生意, 廠務人員、司機負責出貨,品管負責簡單的監督並確保品質。試體就扮演著一個品質保證的媒介,在被製造、被壓爆之間不斷輪迴。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環球實習-了解數字

西北太平洋相當的不平靜,一個禮拜內產生了三個颱風。

對於工地現場而言,太大的雨勢無法施工,若工程延宕可能會超出預期的工期進而增加成本,因此颱風要來的前一天,各工地往往都會趕工,想要一鼓作氣把進度超前。

一個早上跟著品管課長收試體,就把台南南部的幾個鄉鎮繞過一遍,上圖攝於曾文溪畔,一個叫做蘇厝的村莊在台南市安定區,環球願意為老客戶把這麼少的料送到這麼遠的地方讓我蠻意外的。

先前有提過,永康場的產能極限約是一天2400立方米的混凝土。
但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到的呢?

場內有兩套攪拌機台(之前有說明過差異),每一台每次可以拌合3立方米的混凝土,每次拌合大概需要60秒的時間,扣除中間車輛的調度以及配比更換重新計量的銜接時間,每小時能拌合150立方米大概是極限了,而我們假設一天工作8小時,兩組機台都開啟就得到2400這個數字。

2400立方米終究是理論值,這是不考慮車輛輪替中斷的狀況、不考慮第五個小時大家都累了效率下降的狀況、不考慮中途有突發狀況泥料不足之類的等等。

比方說蓮花颱風陸上警報發布的那一天,各工地趕工,單日出貨量達到1600立方米,預拌廠內的調度人員、品管、司機們就已經人仰馬翻了。


以永康場而言,公司的卡車約有21台,如果工地距離廠區太遠,在一天要出料1600立方米的狀況下,卡車根本不敷使用,所以常常需要從楠梓廠或者其他廠區做調度支援,再不然就只好請外面的交通公司負責載送。

我第一次坐上所謂的「喇嗎控掐」(混凝土車的台語)還頗驚訝的,原來裡面這麼乾淨寬敞,不僅有完整的無線電設備還有一張可以讓人躺平的床,視野極佳開在路上霸氣十足。

隨意攔了一台公司的車,表明說要回公司,司機也就很爽快的答應了,一路上與司機談天才發現他有個跟我同一年出生的兒子。當問到上下班時間的時候他說當運將的都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他說去年的此時,一個日夜曾經出貨約4000立方米,那幾乎是24小時產能的極值,是去年夏天南科台積電和聯電兩大廠在趕工時的天文數字。

一輛「喇媽控掐」可以裝9立方米,新拌混凝土的單位重大約是2.33,光是「貨物」的重量就約21公噸了,加上車重,滿載的車可以達到35公噸左右。如果以後在路上遇到重車,可以稍微觀察車身上有沒有標記總重,「喇媽控掐」上標記的是23公噸,也就是說這輛車開在路上最大的總重只能比23公噸再多10%,約25.3噸左右,35噸已經大大的超越這個標準。我猜那些負責稽查的政府官員大概會說,為了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我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說日德等法規嚴謹的國家,也有車輛重量限制的法規,他們採取的作法是限制裝載貨物的桶子的大小,讓滿載的車輛都能在限制總重以內。

聽起來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對於需要養家餬口的司機而言,如果把這套制度在台灣實行,肯定是哀鴻遍野。

稍微了解一下司機的薪水便可窺知一二,如果是環球本身的員工,會有基本的底薪12K左右,按照運送的里程數、體積作為依據發放薪水,簡單來說就是載得越遠越多薪水也就越多,如果是去年一天出貨4000立方米的期間,司機薪水可能到達8,90K。如果不是環球聘請的司機,則沒有底薪,並且以每立方米50元的薪酬計算,滿載一車到工地下料就是450元,勤奮一點的跑,6趟大概是8個小時的極限,可以賺2700,油錢和車輛損耗算公司的。 

就這樣在風雨欲來當中,一天搭了三種車,結束一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