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業知識的具備
到相關企業實習過程中最有趣的一點就是見證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如何被化為豐厚的利潤,甚至是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在環球水泥實習需要的先備知識,在二年級下學期的「工程材料學」以及「工程材料實驗」兩門課中都提及了不少,對於基本原理的掌握讓我和品管主管在討論實況、提問議題時能更加精準到位。然而,工程材料實驗這門課在實作的方面助益較大,在探討混凝土性質時我仍感到吃力,推測是因為還沒修習過「混凝土配比設計」一課,為此,我在環球水泥品管課的辦公室裡趁著空閒時間翻閱了一些置物櫃的書,意外發現成大退休教授方一匡在民國七零年代發表的文章,內容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除此之外,櫃上尚有台科大教授黃兆龍的著作,稍作瀏覽以後對混凝土的配比設計有進一步掌握。
也因此能夠了解為什麼企業在徵求實習人才時,多以高年級學生甚至研究生為主,具備雄厚的專業知識到了現地才能有滿滿的回饋與感觸。
(2)產業見聞
位處永康工業區的環球水泥預拌混凝土場近幾年業績相當不錯,主要因為是設廠的點很好,鄰近省道國道交通十分便捷,適逢周遭有大規模的開發,多重因素加乘下讓每個月的出口方數大約都落在20000立方公尺左右,民國102年南科園區的高科技廠房建廠時更有連續好幾個月達到30000立方公尺的紀錄。
這兩個月在環球水泥的觀察,讓我想起中學時的地理課曾經教過德國經濟學家韋伯提出的「工業區位理論」。這個理論是透過運輸成本、工資、原料等因素的分析來決定工業佈局,對於永康場而言,廠址恰好落在各開發區的之間,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
雖然實習的時間只有兩個月,但是接觸的營造廠商大概有30家左右,而這些營造廠的工地大致上散落在五個區域,分別是東橋重劃區、善化LM區、新市民生路一帶的重劃區、永康科技園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這五個區域的建案所使用的混凝土量占永康場出貨的三分之二左右。建案類型主要有三,分別是透天民宅、高密度大樓住宅以及廠房,其餘的建案比方校舍、路基水溝或者預鑄廠則是小宗。廠房的建案集中在永康科技園區和南科,新市、東橋以大樓居多,善化LM區以透天厝為主。
由於上述幾個重劃區目前都是如火如荼的開發中,往往隔一條街就有另一個工地在進行澆灌,所使用的混凝土不全然是環球提供的,因此我也認識到了其他廠牌的混凝土,比方亞東、台泥、國產、瀅寶、竑榮、名人,從品管課長的口中也略為感受到這幾個廠之間既經爭又合作的關係。
(3)都市計畫見聞
永康地區隨著工業發展而興起的市鎮,街道狹小人口稠密儼然是台南市人口數最多的行政區。在永康工業區附近有許多新建案,這些建案大多由地方性的財團、建商所承攬,在都市計劃的部分缺乏具前瞻性的規劃,往往都是整併幾塊空地然後像是生產線一般輸出一排又一排格局相同的透天厝,這種類型的建物在台灣人口中稱之為「煥厝」。並不是說這種建案的品質不好或者安全上有疑慮,而是這種建案對於未來的都市發展將會是一種阻礙。
反觀其它城市比方說我居住的台中以及時常走訪的高雄,政府對於城市擴張的趨勢有做適當的介入雖然占地甚廣的重劃區一直被視為是市政府的提款機,甚至是傾向於社會主義的作為,但不得不說此般規劃
對未來發展是比較有彈性的。
暑期實習期間,晚上在宿舍也撥了一些時間出來做課外書的閱讀,關於這個議題《新荷蘭學》一書中,作者群們舉了很多荷蘭在都市計畫方面做的決策。荷蘭國土面積與人口規模皆與台灣近似,由荷蘭公民自決式的提出對城市未來的願景,透過群眾的討論、政府的引導逐漸勾勒出吸引全球目光的典範。
就台南而言,目前討論度最高的重大建設不外乎是台南鐵路地下化,目前仍處於土地徵收的難題而滯礙難行,如果先人有所謂的都市計劃,說不定今日的發展會更為順暢。
(4)工地現場見聞
實習結束後和班上其他參與建設公司實習的同學分享心得,才了解到待在建設公司的實習生通常是處在同一個工地,這種模式與待在環球水泥的我相當不同。每次我會到工地現場的時候就是營造廠叫料的時候,而叫料的當天勢必會進行混凝土的澆灌工程,因此我勘查了數十個「正在進行澆置的工地」。至於待在同一個工地的同學,兩個月下來可以深度地體驗工地文化,並且熟悉鋼筋配置、板模、水電配線等事項。簡單的說,我看的工地建案類型比他們多,但是施工流程他們看得比我詳細而完整。
如果要我從眾多工地中挑幾個印象深刻的工地出來,我會選擇麗明營造在南科樹谷園區興建的廠房以及和逸建設在東橋重劃區的住宅大樓。
麗明營造在我就讀土木系之前就久仰大名,主要是因為麗明在台中承攬台中歌劇院的建設,其高難度的施工過程全球知名。而本次麗明營造在南科樹谷園區的工地是這兩個月以來看到最大的工地,混凝土由環球水泥和國產實業提供一人負責一半,單單是基礎的部分就用去了2500立方公尺,三台泵浦車從一早運作到晚上8點才結束澆置。前前後後在這個工地走訪了幾次,見識到了規模稍大的營造廠是如何管理工地、教育工人,比起小型的營造商自然是有條理多了。
至於為什麼選擇和逸作為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建案,主要是因為這個建案的工程進度給人一種非常急迫的感覺,記得有一次到施工現場觀摩時,放樣的師傅們正踏在上午才澆置好的樓板上,雖然該畫的線、該做的記號都能印在混凝上,但是上午澆置的混凝土尚未到達終凝,稍有重量的人如我踏在上面仍然會感受到混凝土因為重力而產生的形變,不免令人擔憂起安全上的問題。
實地參訪工地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和現場工程師聊天。現場工程師算得上是對於工地現況掌握度最高的人,在施工方法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請教,當然,在趕工的時候工程師可能不會有閒暇的時間回應你的問題,但是當進度超前時大部分的現場工程師都是很樂於和年輕人聊天的。本次實習中讓我收穫較多的是麗明營造的小陳、聯美營造的小許、真毅營造的施主任,與他們一席話勝讀十頁書。
結語
回想起二下學期末在圖書館接受期末考轟炸時突然接到一通來自系辦的電話,說是我申請的環球水泥暑期實習正式錄取,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其實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期待已久的實習終於有機會在升三年級的暑假實現;憂的是七月一日直接到工廠報到,時程上有些急迫心裡不免緊張。
然而這些憂慮都在進到環球水泥的第一天後全數化解,不知道是否因為成大這塊招牌的緣故,公司裡上上下下對我都相當友善,甚至可以用「禮遇」一詞來形容我的感受,不僅很少讓我插手粗重的工作,在餐點上也時常予以資助,兩個月下來喝了N杯課長請的飲料、吃了許多免費的蛋糕水果,切身的感受到台南幫企業的熱情。
作為營建業工程材料的供應端,我在環球水泥短短的兩個月裡窺見了整個產業鏈的輪廓。從原料、施工、法規等面向,我見識到商業行為是運行在特定軌道上的,在依循各種「規則」與「潛規則」下生存下來。從勞工、薪資等面向,我見識到堅守工作崗位的人們,用汗水與時間支撐起各項建設。所謂生財有道,能夠有穩定獲利的產業和企業必定是受過腥風血雨般競爭的洗禮。
感謝成大土木系侯琮欽教授的引薦,讓我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參與企業實習。感謝在環球水泥照顧我的各位前輩,尤其是品管陳課長、美蓉姊、康大哥、良卿哥、華宗哥、廠辦的會計小姐、廠務的謝課長以及文添哥,與這群亦師亦友的人們相處兩個月著實給了我不少正面的能量,為我的大學生涯增添了一筆可貴的歷練。